妖言不惑众
作者:bestfuzhi 日期:2008-03-13
警醒和担忧永远不是坏事。
漠视似乎是一个很严重的概念,特别是这两个字被强加到“国学”头上的时候。但是,对于一个在传统文化中浸淫已久的民族,对于一个传统文化仍在丝丝入扣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的民族,我觉得,用任何一些专业学术知识来考量大众文化的接受程度,实在是有失偏颇。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未必知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等等,但依然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就是明证。
某些程度上的教育偏执或许导致了部分人说不出“九·一八”何年何月何时发生,如何发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非要痛心疾首,因为对于那一场侵略的痛恨早已深入人心,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
我们丧失了儒家的精神了吗?从长远来看,中国人一直是理性的。上个世纪实用而生的批孔运动之后,我们还是给予了孔子足够的尊重和敬仰。况且,儒家精神岂能仅止于学问?当我们看到落后闭塞的小山村,目不识丁的农人们过着路不拾遗、尊老爱幼的生活时,你能说他背离了孔圣人的教导吗?
还是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新文化运动热火朝天,然而,徐志摩一则简简单单的离婚公告就能掀起轩然大波,这说明什么?任何学问上的改革,都是在通过上层建筑修正我们的言行举止,领导大众的日常生活,他绝不意味着颠覆。
重新翻翻南怀瑾的《论语别裁》,再看看季羡林关于国学的部分讲稿,想想从孔孟,到宋明理学,到五四运动,再到现如今,任何的解释和评点,只是更加说明先贤的伟大和精神,而在此基础上吵吵嚷嚷的文化迷失、封建残余、食古不化等等的言论,着实大有炒作之嫌,杞人忧天之愚。十分有趣的是,往往这些人挂在嘴边的还有另外一句话: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很欣喜地看到,很多人都喜欢黄仁宇的书,而那其实是英文原著转译的。想起孙中山,他的英文写作水平要高于中文,但这丝毫不影响他成为我们伟大的国父。很客观地说,在人民大众的眼中,这才是真正文化上的尊重和成熟,远比那些纯粹学术上的所谓尊重和排外来的高尚。
既然一再的提起当今青年才俊们国学基本知识的缺失,与其一味的呼吁抑或悲痛,还不如从教育的根本上反思。要真正拯救经典文化,实用主义永远不能成为一项理由。传承文明的,均不仅仅是文明本身,这就像京剧,应该保护的绝不仅仅是演员和道具,而是人民群众的耳朵。
只有文化成为一种习惯,那才是真正的文化。更直白一些,只有尊老爱幼不再成为一种人人提倡称颂的美德,那么社会在这方面才真正进步。
[本日志由 bestfuzhi 于 2008-11-21 07:30 PM 编辑]
上一篇: 东方之珠,我在上面滚了又滚下一篇: 醒复醉
文章来自: Original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思考 哲学 妖言惑众 担忧 傅智
相关日志:
评论: 2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3009
passer-by[2008-03-25 10:40 AM | | | 222.92.112.170 | | 取消审核 | 回复[沙发] ]
强调男女平等的声音何时结束,我们这辈子估计是盼不到了
从文字和更新频率来看,这段时间你挺忙的,而且心情也有点很不爽,对么?
不爽就不要写了,如果觉得不写对不起观众的话,那就贴些于你心有戚戚焉的东西来,不必解释,以飨就行了。
不爽就不要写了,如果觉得不写对不起观众的话,那就贴些于你心有戚戚焉的东西来,不必解释,以飨就行了。
发表评论
你没有权限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