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作者:bestfuzhi 日期:2006-01-15
为这部电影的名字进行翻译的那个人肯定非常具有艺术情怀。我在看了该电影海报上的英文原名MALENA的时候,暗自庆幸,幸好中国人普遍没有把它翻译成玛莲娜,否则我肯定把它和丁度•巴拉斯的《美兰达》联系起来,倘若那样,真是折煞了导演的诗情画意,罪过罪过。
中国古人有一句话:自古红颜多薄命。影片结束后,充斥脑海的虽说是命运多舛的哀叹,却更多活色生香的美丽胴体。更重要的,这种胴体从一个小男孩的偷窥、幻想出发,则更具有了一种非常朴实的、简单的情怀。
影片的唯美就从这里开始。
“当我还只是十三岁时,1941年春末的那一天,我初次见到了她……一天,墨索里尼向英法宣战,而我,得到了生命里的第一辆脚踏车。”西西里的岸边,一群少年坐着等候玛莲娜的路过,一路随她奔波,充满了最为纯洁的欲望,不带任何功利、条件。很难说几个男孩能够具有多少欣赏的眼光,但是,这种单纯的情窦初开,配之以意大利当年独特的市井风情,充实的缓和的阳光,以及玛莲娜的性感短裙丝袜,充满挑逗的高跟鞋,构成了一幕别有风味的视觉体系。
作为传统的东方人,向来以为传说中的仙女,或是娥皇女英,或是嫦娥才可拥有不是人间烟火般的美丽。而在本片中,几乎没有台词的玛莲娜一颦一笑却处处洋溢着沟人魂魄的魅力,让人不忍直视,也不舍得触碰,而莫尼卡•贝鲁奇的完美身材无疑也为玛莲娜的完美更加深了一层注脚。
当然,美丽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导演吉塞普•托那托刻意夸大了玛莲娜在整个小镇居民心中的形象,那种无时无刻不在的意淫,那充满了欲望的眼神,遍布小镇的每一个角落。我记不清影片中玛莲娜有多少次婀娜的走过小镇的街头,只记得,目不斜视的玛莲娜总是能够吸引太多的目光,那种层次上的对比,庸俗和圣洁的不经意间的碰撞,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
中国还有一句古话:红颜祸水。似乎董卓就是因为貂蝉才死的,吴王就是因为西施才亡的国,吴三桂就是因为陈圆圆才当汉奸一样。
呜呼,此论调且休谈。当玛莲娜持续地给他们带来欲罢不能的幻想愉悦,当得知她是一个寡妇又纷纷找上门寻欢的时候,玛莲娜就已经成为祸水了。这种祸水无关国仇家恨民族大义,仅仅是因为小镇的男人们在幻想中、在物质交换中获得了快感。所以,我看到,当玛莲娜把脱出街头肆意凌辱的时候,那些围观的人们,他们的表情出人意料的复杂——除了那个小男孩,当然,小男孩的感情也是复杂的,但却是那种单纯的分不清是非的复杂,远远有别于夹杂于肉欲和怜惜间的复杂。
在这一方面,玛莲娜甚至不及貂蝉、西施和陈圆圆,因为这一次,玛莲娜几乎是众矢之的,是镇上所有女人的噩梦。
美丽并没有错,但是美丽有罪。
我经常在梦中想,那个传说中的撒旦,是不是曾经美若天仙?到现在,我才隐约明白,弥尔顿的长诗《失乐园》的真谛。
也许还有纯真。
要是年龄大上10岁,小男孩雷纳多的偷窥就应该算是无耻和变态。但是,在这里,我想观看电影的所有人都抱着奇怪的心理捉摸这个小男孩的举动。
也许这是导演的艺术手法,但无可否认,从他的视角,他不但看到了玛莲娜独守空闺的寂寞,还看到了一个个男人的丑恶嘴脸和玛莲娜的无奈,以及最后的自甘放弃。
最让人心痛的是,尽管已经突破了所有的防线,出现在人们视线中的玛莲娜依旧不落风尘,聘婷出众,让人从心底发出无限的落寞感。没有惋惜,只有落寞。
正因为如此,对于小男孩最后为玛莲娜默默所作的种种事情,我抱着一种很是惆怅的心态在观看。幸好,小男孩的心灵没有被扭曲,但是,一旦他发现,他所作的所有的善意的努力,依旧会淹没在世俗的烟尘中的时候,他将作何感想?
由此想起了导演吉塞普•托那托的另一部经典电影《天堂电影院》,那部影片中的那个男孩,出于同样的年代,想必,要幸运得多了。
这个时候,有点痛恨导演了,他不该让我们从一个男孩的眼睛来观察着一片人性的世界,特别是充斥了肉欲和嫉妒的世界。这让我们充满了怀疑,充满了矛盾,充满了失重感。
第三次引用中国古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无论是特洛伊战争中的海伦,还是唐明皇的娇妻杨玉环,还有上文提到的众多佳人,似乎都解释不了玛莲娜的境遇。在她们的故事中,大多是男人惹下的事端,最后全部迁怒于弱骨的女人的身上;但至少,这些女人还能得到一份真挚和真诚,“冲冠一怒为红颜”,也并非每个女人都能得到。而玛莲娜呢,几乎要一人承担这些罪责,这些由于她的美丽而遭致的男人迷乱女人嫉妒的罪责。
所以,当玛莲娜天生丽质纯洁高贵的时候,人们不得不压抑心中的种种情绪,而一旦她为世俗所迫沦为妓女的时候,幸灾乐祸的表情时而出现在了人们的眼中。
似乎,人们总有一种心理,因为你的性感,所以你就不可能没有诱惑,因此,在贞节的法庭上,你只可能是被告而且一定会败诉;因为你的优越,所以人们总希望看到你的痛苦和毁灭,以满足自己无法得到、无法享有的心态。
这样的话似乎还能说出好多。只不过,所有的人性至此,已经再也难以扭转,所以,谩骂的口水并没有随着玛莲娜的伤痕累累而停止,逝去的,只有和房子、生计一起离去的美丽。
一点也不喜欢这个影片的结尾。玛莲娜既然离去,就让它随风而去吧,何必让她再次挽着丈夫的手,为小镇上的人们留下一次自我谴责的机会?
这让我眸然间想起了很有特色的电影《狗镇》,风格迥异,人性并无二致。也让我回忆起了夏雨的《电影往事》,那个文革期间泼妇一般的女主任,她的前后态度的转变,留给人们的,只有唏嘘。
我本人,是非常厌恶这类转变的,不管是情感的,还是心灵的。
“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爱与恨都还在心里”。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美丽的,大概只是莫妮卡•贝鲁奇超脱尘世的美丽,而传说,则让我先陷入了无尽的臆想和思索中。
只不过,当雷纳多的父亲带着在他看来已经相思成灾的儿子去妓院解决问题的时候,雷纳多幼小的心灵中,是否感受到了一段传说的结束?
真的应该问一问年幼的雷纳多,和妓女销魂的第一次,有没有高潮?或是他眼中所见的,依旧是风华绝代的玛莲娜?
===========================================================
关于此影片的具体介绍,可以参看verycd网站的链接:http://lib.verycd.com/2004/12/23/0000031890.html
[本日志由 bestfuzhi 于 2008-11-06 08:02 PM 编辑]
上一篇: 火警下一篇: 转载一篇野城笔下的我!
文章来自: Original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电影 莫妮卡·贝鲁奇
相关日志:
评论: 2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21427
发表评论
你没有权限发表评论!
现在仍然能清楚的回忆起一些画面,比如女主角踩着高跟鞋挺着性感的胸面部平静的走在小镇的街上,以及她被拖出街上后,撕心裂肺的哭,
那时候觉得她太美,如你所说,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美,不是伟大人格魅力的美,不是神,不是仙,
正如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代表作,是身体的以及眉宇之间的生动的美,代表世俗的符合人类欲望和审美本性的完美。
导演很无情、夸张的放大了影片中的一切元素,包括女主角的魅力,包括男人、女人所有人的欲望和嫉妒以及种种猥琐却真实的心理特性。
在我们充满了怀疑、充满了矛盾、充满了失重感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感慨它的残酷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