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惑的森林(1)——很枯燥的东西,终于写完了
作者:bestfuzhi 日期:2005-10-14
题目本身没有意义,只不过是脑中无法明了的那些东西。自认为人活着并能够思考,就一定在不断的进行着造林运动,种那些称之为迷惑的草木。林子越造越密,人也越装越深,最后干脆浑然一体。所谓超拔,大概也就仅仅是长得高一点,能看清其他草木的特征罢了。若想要真正脱离,除了意识毁灭,大概还没有第二条路。
题外:孰醒孰醉
喝醉,至少是让意识暂时毁灭的一种可行的方式。
醉酒直到午夜,眯着朦胧的双眼望着路边寥落的行人。
行人的脚步摇摆不定,偶尔也向我投来几束迷惑或是叹息的目光。鄙夷。
我也眨巴着眼睛用迷惑的眼神打量着行人。还是摇摆不定的脚步。同情鄙夷者对酗酒者的鄙夷。
同情者同情酗酒者却不知同情自己的同情。厌恶鄙夷者世俗的茫然的厌恶。
行人远去。摇摆不定。跋涉。那是前方。
寥寂的长街,蕴含酒香的夜风,谜一般闪耀的路灯。
迷惑的行人,迷惑的路,迷惑的森林。
存在与“虚无的存在”
存在皆合理?我一直认为中国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有误,要么,就是对他的翻译有误。
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都是相对的。绝对的具有某种属性的东西是不存在的。但是在某些时候,我不得不对这种说法产生怀疑。首先,唯物主义不否定存在,物质是存在的,意识也是存在的。那么我要说的是,存在本身是一种绝对肯定的东西,天地万物包括唯物论的所有的思想都应该首先建立在存在的基础之上。所以,存在不是一分为二的,它只有肯定性而没有否定性。
我不怀疑唯物主义理论本身。之所以存在是唯一性的,在与它首先是超出唯物主义范围之外的一种东西,类似于上面的人性的讨论一样,因此其不能够用唯物主义的理论进行解释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我的疑惑不在于此,而在于“虚无的存在”。
“你在干什么?”
“为我的将来奋斗。”
“你知道你的将来是什么样子吗?”
“不知道。”
“没有人知道自己的将来是什么样子。但每个人都在奋斗。为了他们梦想中的将来。”
“梦想中的将来是将来吗?”
“不是。……哦,不,可能,也不一定。”
“将来存在吗?”
“当然。”
“那要是你这一刻因故死了呢?”
“……”“将来在我心中。”
“在你心中的东西就是确切的存在吗?”
时间是人类最伟大的发现之一。然而伴随着时间将来也给人类流下了诸多的失落和遗憾。中国的算命先生,西方的先知,都是人们在对将来的憧憬中产生的人物。但是,将来就是将来,不可预知的将来。
从本质属性上来说,将来绝对是虚无缥缈的,并且它不同于时间。人们可以完全预知时间的走向,速度和频率,却无法对将来下任何确定的把握。奇迹,惊奇等等都是将来的产物。
然而将来的存在仍旧无法解释。我只能将他暂时解释为“虚无的存在”。
不知将来为何物,此为虚无;然而将来又确切地必然来临,此为存在。
这种“虚无的存在”是依附不同的物质的存在的,一个物质存在一刻,那么它就必然有将来,直到这个物质的灭亡。这个物质不包括时间。时间无所谓将来。
对于人类来说,每一样物质都一分为二,都确切地存在着并非是一件好事。至少,确切会让人类失去进步的动力。从潘多拉魔盒打开的那个时刻起,我们知道了“希望”。可以非常肯定地说,希望只能依附于上文所书的虚无的存在而存在。一切不可预知的或者是不知道的东西都是希望。
但是问题的重要性在于,没有人能够仅仅满足于希望的存在并为之奋斗。未卜先知的梦想和通晓未来的渴望无时无刻不占据人类的心窝。人类希望了解自己的未来是美好的或者是痛苦的,了解自己未来会有什么样的政治地位,会拥有多少物质财富,什么时候生病,什么时候死亡,等等。不仅仅如此,贪婪的人类在了解自己的未来的同时,只要可能,就必然要了解他人的未来,无论相关的、无关的。甚至还能通过此法获得暂时的物质满足。
更加典型的是,几乎所有的人在渴望自己能够知晓未来的同时,对于其他的知晓未来的人都有着本能的嫉恨。纵观古今的文学作品中(当然以神话、奇幻居多)的这一类人,凡是能够未卜先知的“正常人”大都没能够从作者笔下获得更好的命运。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巧合,不是因为嫉恨又是什么?而且从内心深处来说,这些人物的塑造着们更希望揭示的是知道未来以后的失落或者绝望。
将来在变为确切的存在并且带来了心灵的创变之后,将来就不再是将来——那个可以带来希望的将来。
“如果我告诉你,你一个月之内必定家财万贯,你还会继续如此奋斗吗?”
“没有人能预知将来。”
“我说的是如果,如果我可以呢?”
“你不可以也不可能。我目前的状况不可能一个月之内家财万贯。”
“难道你不相信奇迹?”
“奇迹正因为不知道才成为奇迹。”
“那我可以确切地告诉你,我的预言是真的。”
“……”
“我认为你应该感谢我。”
“为什么?”
“因为我让你在一个月内摆脱了劳作的艰辛。”
“我应该把赶你下地狱。”
“……”
“至少在一个月内,你让我失去了拥有憧憬的快乐。让人失去快乐的人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你应该下地狱。”
“很好。其实我刚才说的并非属实。”
“那你更应该下地狱。”
“?!”
“你剥夺了我的另外一个憧憬。一个月过去之后的憧憬。”
现实是存在的。没有人对现实有着“绝对”的满意。于是人们希望将来——“虚无的希望”。将来因为虚无而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人。将来也因为虚无而督促着每一个人的作息。正因为如此,每个人才知道自己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的结果是什么。
关于这一点,罗素在《物质的存在》一文中曾说过:在某种意义上说,必须承认,我们永远都不能证明在我们自身之外和我们经验之外的那些事物的存在。世界是由我自己、我的思想、感情和感觉所组成的,其余一切都纯属玄想,——这种假设并没有什么逻辑上的谬误。在梦里,似乎也可以有一个极其复杂错综的世界,可是一觉醒来我们就发现它是一场虚幻了。……我们若假设整个人生是一场梦,而在这场梦里我们自己创造出一切显现在我们眼前的客体,这个假设在逻辑上也并不是不可能的。但是,尽管它并非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事,可是也没有任何理由来假定它就是真确的;事实上,从作为一种说明我们生活事实的方法来看,这个假设就不如常识的假设来得简单,常识的假设是:确实有着不依赖于我们而独立存在的客体,这些客体对我们所起的作用就是我们的感觉发生的原因。
在这段话中,作者提出了一种对于存在的感官上的推理。然而我个人的观点认为这更像是对将来的一种解析。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梦见的就是将来,而是说将来的一种虚幻的意识——当然这并非只在梦中出现。虚幻的存在。这就是基于将来的现实。
但是在这样的现实背后,有一种情况却是我万万不敢想的。我担心因此而失去我的动力。这是牛角尖似的思考误区,似无意义实则寓意深远:是不可知的将来控制人的一举一动还是人的一举一动控制着不可知的将来?——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绝不是大家已经习惯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那么简单。
[本日志由 bestfuzhi 于 2008-12-03 01:13 AM 编辑]
上一篇: [平面design]修身养性、历史下一篇: 迷惑的森林(2)善恶的真相
文章来自: Original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哲学 迷惑 森林 解读
相关日志: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27271
发表评论
你没有权限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