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利之书

1、末世,创新难

末世的表现手法太多,难以一言而尽。本片的主旨更类似于“末世之后”,带有点美国人特有的救赎和希望,颇有点以潘多拉的盒子自诩的味道(可惜,美国人总是颇具戏剧意味地将救赎和希望全部押在一个人的身上,比如《终结者》,同样的末世拯救,同样的孤胆英雄)。
既然是末世,那么可以借鉴的东西太多。最为推荐日本的漫画《北斗神拳》(啊哈?不知道休斯兄弟是不是日本动漫迷),其次是《终结者》系列(特别是第四部),以及美国人自己的3D动画电影《9》、《Wall-E》。
相对于这些桥段,比如匮乏的资源,破败萧条的城镇,烧杀辱掠等等。这些方面《艾利之书》难以有太多的创新——我们也太久没有看到过类似的创新了,毕竟,有这么多先行者,想要突破,太难。

2、误解

我一开始以为,这又是一部寻找绿洲的片子,类似于凯文·科斯特纳的《未来水世界》。看到最后,发现二者之间也还有点类似,一堆人为了一张大陆地图(这里是一本书)打打杀杀,但是,客观地说,《未来水世界》比本片精彩多了。
后来,我又以为这是一部向《第七封印》看齐的电影,力图以略显晦涩的剧情和旅程来带动故事。结果我发现自己鸳鸯谱点的有点糟糕,二者的剧情偏离得有点糟糕,这个拉郎配就像汤姆·克鲁斯vs贾南风……
唯一自己感觉对头的,就是《艾》的小城场景,直接偷师经典的西部片。比如街头的枪战,小镇的环境和人物设定(我怎么看怎么想中国传统RPG武侠游戏的小镇,有酒吧兼客栈,可以补充水分,有神神秘秘的杂货店和杂货店老板……)

3、丹泽尔·华盛顿

严格地说,如果不是丹泽尔·华盛顿,《艾利之书》将一无是处。
也许我会想到韦斯利·斯奈普斯,但这个半吸血鬼半人的刀锋杀手足够暴力,足够冷血,却不够坚忍内敛,不太适合本片半暴力半虔诚的宗教味道。
也许还可能是摩根·弗里曼,这个老头有着宗教一般的魔力眼神,时而忠厚,时而狡黠,但是,他的年纪已不太适合这一类的动作镜头。
此外,还有《独立日》中的威尔·斯密思?(哦,因了丹泽尔的影响,我想到的怎么全是黑人明星?)
白人呢?《康斯坦丁》和《黑客帝国》的基努·里维斯?《银翼杀手》的哈里逊·福特?
……NoNoNo。——你们知道的。

可惜,导演还是过于慎重了。对于长期以表演见长的丹泽尔·华盛顿来说,《艾利之书》中关于他的动作场面,还是大部分通过侧面来展现,细节不多。幸运的是,这种简洁到极致的动作,反而加深了影片的冷酷和无情,倒是给剧情的败笔添了些画面上的亮点。

丹泽尔·华盛顿。他曾经是残暴的大毒枭,曾经是鼓舞心灵的教师,曾经是乐观坚强的父亲,曾经是机智沉稳的谈判高手(地铁调度员),还曾经是警察、医生、士兵、军人……在这些真实可信的背后,是隐而不发的愤怒,潜藏于心的睿智,他从没有马景涛式的歇斯底里,没有布鲁斯·威利斯式的无所不能,他就是他,以内在的克制取胜的丹泽尔·华盛顿。

4、救世主

个人英雄主义不是错。
按照导演的希望,丹泽尔·华盛顿,将背负前所未有的拯救,以摩西、保罗一般的身份承担救世主、先知的责任。他是孤独行走的战神,寻找黎明曙光的独行侠,是一路苦行修身超度的忙人行吟诗人……
但,也许丹泽尔·华盛顿是《艾利之书》的救世主,但他饰演的艾利却不是末世的拯救者,尽管他的名字叫Eli。

其实,我真的搞不明白这部电影想说明什么。这并不是后现代主义作品给人带来的混沌、迷离、眩晕的“不知道”,《艾》的这种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知所云。

首先是救赎。精神救赎?No。连《艾》的大反派头头都知道《圣经》是一部救赎的书,但是很明显,导演并不知道《圣经》如何救赎,如何“迷惑大众”,或者就是导演根本不想处理如此深刻而且复杂的剧情,所以投机取巧,干脆让反派得不到《圣经》,让正面人物修成正果,直把整部影片一再渲染的沉重救赎,轻飘飘地落在了文字典籍的收集和保护上这样的结尾上,典型的狗尾续貂,和《天地英雄》的神来之笔、佛之一剑不遑多让。
这让我想起《耶稣受难记》、《现代启示录》,简单、暴力、干脆,不拐弯抹角。
又让我想起让人看不懂的《云上的日子》,复杂得让你抽疯,却是深厚的沉淀,无需明了,只需在街角、白屋、小巷享受沉沦即可。

其次是精神。其实,描述精神的方式很多,特别是宗教般的虔诚和坚定。虽然杀人前读几句圣经并不让人反感,但是比起《低俗小说》,我总觉得实在可惜了华盛顿的演技。在精彩的演技背后是莫名其妙的情节,只给人荒诞的不真实感。更让我恼火的是,在艾利先生大展拳脚的背后,导演画蛇添足般预设了许多无聊的暗喻,给你留下充分的悬念。可当你的胃口被吊足的时候,导演却简简单单的在结尾让这些悬念风消云散,只剩下一个拙劣的悬疑片式的结尾——艾利的瞳孔、盲文版的《圣经》。
无聊到最后,我只发现,导演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虔诚的瞎子为了保护一部绝世孤本,历尽险阻终成正果。这中间,有1%的冥冥中的神灵护佑,有1%的看不出感动的“感动”,有97%的动作场面,最后,还有1%的意外结局。独独缺的,就是精神。

私以为,《艾利之书》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以至于不知道如何表达。或许是受了美剧的影响,处处设置花样,却在万花筒中迷失了方向,不知如何是好。这倒映证了艾利眼中的“西”:其不知何为西,只知道跟着虔诚走,终能抵达。看来导演无意识中陷入了自己造的迷宫,用自己的剧情来为自己的迷失方向做注脚。剧里剧外,俱是皇帝的新衣,真是煞费了苦心。

5、

格调的末世,并不代表必然的震撼。制作的精良,也不代表主旨的深刻。土的掉渣的美式拯救主义,即便套上再大的冒头,也还是个人英雄主义,他无法完成宗教赋予的救赎,更谈不上末世的拯救和意义。
也许是心存不满的缘故,在精致中的画面中失落了精神的灵动,造成更大程度的失望。对一部不满的电影,写这么多,发现自己真是啰嗦,且逻辑不清。罢罢罢,到此为止。



[本日志由 bestfuzhi 于 2010-10-23 01:36 AM 编辑]
上一篇: hoho hoho
下一篇: 盗梦空间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艾利之书 丹泽尔·华盛顿 电影
相关日志: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3714
发表评论
你没有权限发表评论!